复旦百科

学生第一宿舍

1917年复旦公学升格为大学,学校舍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之后,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原有李公祠校舍不敷应用。因此校长李登辉于1918年1月23日亲赴南洋,向华侨募集学校建设经费。在李校长的不懈努力下,半年间募得一笔巨款,遂在江湾购地70余亩。原拟建校费用为30万元,不足部分仍然需要靠募捐来解决。于是,李登辉在校董事长唐绍仪的协助下,得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中南银行捐款共6万元。其时,教务长薛仙舟因公赴美,又向纽约华侨募得一些款项。复旦大学建设资金才得以落实。

1920年12月18日在举行了盛大的奠基典礼后,开始在江湾建造校舍,1922年春落成。学生第一宿舍就是其中之一,它与教学楼简公堂、办公楼奕柱堂三幢校舍互成品字形,中间为一方大草坪,这一建筑格局一直保留了下来,至今仍为整个复旦校园最有人文气息的所在。

第一学生宿舍是相当精美的建筑,为西洋式三层砖墙楼房,第三层置玻璃气窗,使整个楼层通气明亮,十分符合科学卫生要求。该楼造价四万五千元,共57间房间,903.5平方公尺,可容纳学生246人,是学校最早的宿舍。

五四运动后,复旦大学曾一度取消监学,学校事务由学生自治会负责,学生自行管理或参与校务,分为执行部、评议部、司法部。学校管理事项都由执行部承担;凡遇到同学争执,均可上诉司法部以判定其中的曲直。曾住过学生第一宿舍的章益、沈寒冰、程天放、江一平、何葆仁等都是复旦大学学生自治会成员,正因为他们在学生自治会的这段经历,使他们的才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挥,也为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所创造出的辉煌成就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位叫“寿康”的工友管理着这个住着众多学生的宿舍,他大约五十多岁,块头很大,勤勤恳恳,将第一宿舍打理得井井有条。凡是住过第一宿舍的学生都对那个楼梯和走廊的清洁程度记忆犹新,房子是老了,有的油漆已被磨去了,但是凡是油漆存在的地方,他都擦得像镜子一样;在早晚梳洗时,如果有人做不卫生和不守秩序的行动,他总是客气地对其进行劝告。夜晚十点钟前,正是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后回到寝室,声音最多之时,而一旦到了十点整,他一声令下,关熄电灯,整幢楼立刻鸦雀无声,谁也不敢再谈话或弄出点响声。

令人遗憾的是,1937年“八·一三”沪战爆发,复旦江湾校舍遭到日寇轰炸,损毁严重。而学生第一宿舍中弹最多,屋内所有设备都炸毁无余,仅剩废墟一片。1946年,复旦同学会发动募集母校扩展基金十亿元,第二年春,在此废墟上建筑起复旦大学唯一的一个大礼堂——登辉堂(现名相辉堂)。

  

参考文献:

1. 《1921年复旦年刊》复旦大学历史档案2541。

2. 《三十年的复旦》复旦大学历史档案2552。

3. 《复旦大学志 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4.《复旦大学百年志 上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5. 《复旦大学百年纪事》复旦大学出版社。

6. 《台湾复旦校友亿母校》复旦大学出版社中《江湾校园话旧》张家仁


摘自《桃李灿灿 黉宫悠悠:复旦上医老校舍寻踪》